川超秋点兵·德阳战队篇
德阳旌湖畔,当“雄起”的呐喊划破夜空,这座以重装制造闻名的城市,正以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绿茵梦想,书写着属于草根足球的硬核与温情。
20世纪60年代,三线建设的浪潮奔涌至德阳。足球场,紧随厂房之后,成为凝聚人心的又一精神高地,将协作与坚韧的工业基因,深深烙印进这座城市的足球血脉。2000年4月16日甲A联赛第5轮,四川全兴在德阳4:0大胜重庆隆鑫的经典一役,点燃了“重装之都”的足球激情。
如今,“川超”联赛的哨声再次吹响。从三线厂房到“川超”赛场,蓬勃的足球生命力,将继续在这碧水与绿茵之间,生生不息地激荡回响。
德阳足球有着“工业朋克”的底色。
三线建设,不仅点燃了工业之火,更踢出了德阳足球的硬核开局。一部草根与工业同行的绿茵狂想曲,就此开篇。
20世纪60年代,在“好人好马上三线”的号召下,中国第二重型机器厂、东方电机厂、东方汽轮机厂等“重装力量”扎根德阳。机器轰鸣中,各大厂区纷纷建起土质球场。工人们脱下工装上球场,工友变成球友。天南地北的建设者在尘土中奔跑传球,锤炼钢铁意志,也踢出了一股草根间的工业浪漫。这份从球场带回车间的默契与坚韧,悄然转化为流水线旁的协作力量——工业精神与足球文化,在德阳融为一体。
德阳的足球超越了单纯的体育娱乐,让一群工业移民在陌生土地上找到了新的归属感。来自各地的建设者通过足球打破隔阂,在奔跑与呐喊中,锻造出认同感和“德阳人”的身份。1991年,二重厂男子足球队卫冕四川省“企业杯”冠军,凯旋时,德阳老火车站被欢呼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。那一刻,足球深深嵌入了德阳城市发展的年轮。“雄起”的口号,也在这片工业热土上完成了最朴素的淬炼。
1991年,二重厂足球队代表德阳参加四川省“企业杯”足球比赛获得冠军 图据德阳日报纵目周刊
当“工业硬核”遇见“全兴江湖”,城市文化开启破圈新篇。
如果说工业血脉赋予了“雄起”风骨,那么1998年德阳市体育场的落成与四川全兴队的到来,则让这声呐喊真正响彻云霄,与旌湖的晚风共同谱写成一曲交响。
旌湖之畔,是四川全兴队的“福地”。1999年,四川全兴对阵澳大利亚卡尔顿的比赛,让许多德阳人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职业足球的热浪。此后,四川全兴多次将主场设在德阳。“雄起!”“川军必胜!”的呐喊如潮水般涌动,人浪、鼓点、旗帜、号角,共同构成了一代人的记忆。
德阳被称为四川全兴的“福地”,并非因为设施最优,而是这里从未让四川全兴败北。尤其是2000年那场四川全兴4:0大胜重庆隆鑫的比赛,一票难求。赛后,旌湖边彻夜不眠,球迷的欢歌与湖光交织,让“重装之都”的夜空被足球的浪漫点亮。
当年四川全兴队在德阳比赛 图据德阳日报纵目周刊 摄影/周晓平
从“大国重器”到“绿茵尖兵”,德阳足球的故事正在由新一代续写。以李源一(效力于中超山东泰山队)、黄锐烽(效力于中超河南队)为代表的“德阳造”球星在职业赛场上崭露头角;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男足在2012年至2024年间四夺全国冠军;拥有西甲经历的西班牙教练尼诺・勒马深耕德阳青训事业;就在上个月,“星火杯”2025年四川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八人制乙组(U9组)比赛中,德阳少年更一举夺得女子组金牌与男子组铜牌。人才辈出,昭示着这片土地上足球血脉的蓬勃延续。
在德阳,足球从未远离人间烟火。“川超”情长,是“雄起”的日常浪漫。已延续二十余年的德阳市业余足球联赛,22支由工程师、教师、外卖员、警察组成的队伍,追逐梦想。这里的“雄起”,褪去了职业赛场的宏大叙事,化为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。
“川超”德阳重装队赛前训练 图据德阳日报纵目周刊
一座城市用生活写就的“足球爽文”,也是一部草根、工业与地域精神的成长诗。从工业厂区的土球场到专业体育场,从老一辈的工人球员到今天的青春力量,变的是赛场与面孔,不变的是旌湖畔那声声不绝的“雄起”。德阳的足球故事,永远热血,永远年轻。这里不只有重工业的硬核,还有一片生长于工业文明之上,野性生长的足球绿洲。
来源:天府新视界